手机版

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燕矶长江大桥主缆架设圆满收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0:03:00    

逐浪新闻记者:方天威

通讯员:刘佩娅、王洪松、陈灿

5月26日,随着最后一根索股成功架设,由湖北交投投资、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四主缆悬索桥——燕矶长江大桥主缆架设顺利完成,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即将迈入钢梁架设新阶段。

燕矶长江大桥位于鄂黄长江大桥下游6.5公里处,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长26.391公里,上层设计为高速公路,下层为城市快速路。大桥距离鄂州花湖机场仅5公里。“受机场限高、航道需求影响,桥塔高度仅有195米,常规的两主缆设计在这种大跨矮塔条件下难以满足受力需求。”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李陆平介绍,“为此,大桥创新采用四主缆双层钢桁梁悬索桥结构,能有效缩小缆径,分散单根主缆受力,保障桥梁结构安全。”

燕矶长江大桥主缆直径约1.04米,单根长度约3000米,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又由127根直径为5.6毫米的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组成。全桥四条主缆的钢丝总长度约33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8圈。其中两条内缆钢丝强度达2100兆帕,两条外缆钢丝强度为1960兆帕。中铁大桥局负责施工的上游侧434根主缆索股,需经“北锚碇-北主塔-南主塔-南锚锭”的牵引流程,再进行入鞍固定,单根索股架设耗时近4小时,100余人协同作业,日均可完成5根索股架设。

大桥单侧两条主缆中心距为3米,内外缆最大高差达10.9米,如此紧凑且高低错落的布局,使得猫道布设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创新施工设计,采用国内首座三跨连续式等宽非对称猫道,以等宽非对称断面、承重索塔的结构形式,在确保受力体系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巧妙化解了空间不足的困境。


主缆架设是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悬索桥重要的受力构件,犹如大桥的“生命线”。为确保主缆架设的精度,项目部测量人员实行昼夜轮班制, 白天全过程监测主缆索股牵引质量,夜晚在猫道上对主缆线性进行测量调整,“温度、湿度、风力、日照等因素都会影响监测数据,我们每天要在猫道上行走超15公里进行反复测量。”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测量负责人冯鹏说。

为提高主缆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项目团队采用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发的“基准索股高精度测量装置”和“一般索股智能测量尺”等专利产品,进一步提高索股的测量精度,缩短主缆线形的调整时间。“过去调索需要4人配合,现在1人即可操作,效率上也提升了5倍。”中铁大桥局燕矶长江大桥现场技术负责人贾非凡说。

随着主缆架设圆满收官,标志着燕矶长江大桥即将进入主桥钢桁梁架设阶段。

作为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综合配套工程,燕矶长江大桥是鄂东空铁、空陆联运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过江通道,也是充分发挥黄冈、鄂州、黄石三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比较优势,推动三市跨江联动开发,促进黄鄂黄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工程。大桥建成后,黄冈到鄂州花湖机场车程仅需15分钟,对于打造临空两岸经济区、拉开航空都市区发展框架,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和过江通道布局,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