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期市促进商品标准体系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6:34:00    

“过去,南北木材商常因检尺标准不同产生纠纷,现在有了期货交割标准,让大家有了共同认可的‘度量衡’。”北新国际木业总经理王卫仁指着仓库里整齐码放的原木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我国原木市场存在检尺标准不统一、检验行业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大连商品交易所研发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产生这一症结的原因主要出自两方面:一方面,南北方原木体积测量标准不统一;另一方面,行业缺乏智能检验标准,而人工检验误差大、效率低。不过,随着2024年11月原木期货在大商所上市,这个年加工产值超过2万亿元的产业加速迈向标准一致化。

大商所参考相关国家标准指标体系,采用形态、树种、材长、检尺径、外观缺陷等指标,科学制定原木期货的交割标准,并通过采用国标检尺,促进推动南北方检尺标准统一,打通区域贸易壁垒。与此同时,还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制定智能检验标准。2024年7月,《原木直径、材长智能检量技术》团体标准发布,不仅消除了人工检尺误差,检验效率更是提升超5倍。

“智能检验标准不仅化解了现货市场测量标准混乱的难题,更以技术赋能产业,推动全行业标准化水平跃升。”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会长李佳峰对记者表示。

原木期货上市后,产业出现积极变化。目前,西南地区部分企业和林农开始尝试参考交割标准进行口径、材长上的分级和报价,逐步规范采伐、销售环节,提升国产林农林场收入。江苏苏州港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市场业务部经理杨前程表示,原木期货通过“优质优价”的引导效应,推动林木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期该公司刚刚完成了全国首笔采用“机器+人工”检尺的原木期转现交易的检验业务。

一根原木的量材革新,是期货市场助力商品标准体系提档升级的缩影。标准是经济活动的技术支撑,也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推动实体产业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提升标准质量水平的过程中,期货市场正以独特方式贡献解决方案。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通过科学制定期货交割标准等举措,在多个产业领域推动相关商品标准升级,为完善我国大宗商品标准体系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

期货标准持续赋能现货标准体系动态优化完善。2011年焦炭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一路也见证了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绿色智能的升级过程。近年,干熄焦因具有节能降耗的特点,符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在产业政策引导下,成为主流焦炭品种,也成为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调整的锚定方向。

然而,由于现货市场缺乏统一、客观的干熄焦与湿熄焦区分方法,流通环节的干熄焦容易被误判为湿熄焦,既容易引起现货贸易质量纠纷、制约产业升级,也给期货交割带来了难题。

为更好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在调整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大商所与中国炼焦协会、多家质检机构、产业企业合作,经过深入研究论证,形成了一套客观且具备可操作性的焦炭平衡水分检测方法,能够更精准地区分干熄焦与湿熄焦。

2024年12月,《干熄焦与湿熄焦的判定——平衡水分法》团体标准发布,已于2025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与此同时,焦炭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修改同步落地,将于2604合约开始实施。

“有效识别干熄焦,解决了行业区分干熄焦与湿熄焦的难题,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还明确了检测标准,对于畅通产品流通、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煤科院煤质技术与标准化研究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从原木到焦炭分类,再到鸡蛋、生猪等更多大宗商品领域,多年来,大商所立足产业实际,与产业机构密切合作,科学制定期货品种交割质量标准、创新检验方法,以专业所长服务实体所需。期货市场正以标准化、专业化的实践,成为完善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