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高质量发展看山西国企:山焦西山西铭矿“三位一体”降本 全链条“抠”出效益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11:12:00    

在山焦西山西铭矿生产技术部办公室内,主任工程师张鹏与团队成员正围绕巷道设计图深入研讨。一次看似不起眼的设计调整——复用227米旧巷道,最终为矿上节省45万元。这一成果并非个例,而是西铭矿积极践行山西焦煤“强经营”战略,全面开启深度变革的生动写照。截至今年5月底,通过开展覆盖生产设计、机电管控、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行动,该矿已累计创造超400万元的经济效益。

精准设计,筑牢降本增效“第一关”

降本增效,源头治理至关重要。西铭矿将生产设计作为成本管控的首要环节,秉持“经济、安全、技术”一体化原则,对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优化。

张鹏指着图纸介绍:“49708轨道巷巧妙复用原有227米巷道,大幅减少主材消耗;推广300米大采长工作面和9#煤49710边角煤无煤柱开采技术,既降低井巷工程量,又显著提高资源回收率。”

成本管控不仅体现在设计图纸上,更延伸至井下现场。这个矿企管部将动煤总成本按月分解至各生产区队,各队组据此精准制定用料计划。西铭矿企管部部长芦锋强调:“能复用的绝不领新!”对于人为损坏或维护不当造成的损耗,将严格追究责任。

这个矿技术部着重抓好主材回收复用工作。张鹏表示:“我们根据生产计划下达主材回收任务,并在月末进行统一考核。回收的工字钢经加工后,可用于制作顺巷台棚、水仓盖板、轨距卡子等。”西铭矿供应部回收组组长张高峰感慨:“以往回收物资常积压,如今从综采面回收后直接送往掘进面使用,库存流转效率大幅提升。”同时,通过精准退租闲置单体液压支柱,有效避免租赁费浪费。一系列有力举措,使源头管控在5个月内创造114万元效益。

机电挖潜,“一度电”“一个件”里淘真金

作为能源消耗和装备投入的重点领域,机电系统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战场”。西铭矿机电部部长解旭辉带领团队,围绕电、设备、配件三大核心指标精准施策,取得显著成效。

“耗电大户”如何省?技术节能+错峰用电是法宝。解旭辉细数技术手段,“我们在大型机房加装电容补偿装置,提升功率因数;为井下大功率设备配备变频器,降低空载损耗;根据煤层硬度调整采煤机转速,减少电流冲击。”同时,充分利用电价政策,合理安排生产与检修时间,实现“采煤赶平谷,检修排高峰”。4月份成绩最为显著,电力支出较考核指标直降225.53万元。

在设备租赁费控制方面,矿上立下硬规矩:综采面45天内、掘进面15天内完成设备回撤。解旭辉表示:“48702工作面5月底完成拆除,若停租手续顺利办理,每月可节省200多万元。”

针对智能化设备配件成本高、故障多的难题,他们“两手抓”:一方面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从源头减少故障发生;另一方面推行“交旧领新、修复改制”制度。1 - 5月,仅投入2.14万元材料配件,就修复了价值22.87万元的配件。机电领域累计降本超300万元,为企业“强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全员发力,汇聚增效创益“大能量”

降本增效并非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西铭矿将其转化为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行动。

供应部一级专员王卿的手机里,“井下材料管理群”消息不断。“材料员每日紧盯现场材料消耗情况,实现动态跟踪、精准调配和回收复用。”王卿介绍,在采购环节建立“最低价”机制,严格把控新材料审批,“有旧料可用,坚决不新增”。回收更是精细到管卡子、弯头、密封圈等小配件,“成套回收复用,更省钱!”

这种精打细算的理念已深入基层各个角落。开拓一队材料员武富说:“以前凭感觉估算用料,现在跟队里商量好计划,领料有清单,库存记台账,明明白白。”设备回收后,他总会先询问使用人员:“哪里坏了?换个配件能否继续使用?”

如何激发全员热情?考核激励是关键一招。矿上将降本指标层层分解,人人头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成本与收入直接挂钩,下井回收物资就能加分,加分就意味着增加收入。”芦锋道出激励机制的核心。企管部还牵头成立“四部门”议价委员会,严控非生产、非安全、非民生支出,确保“该投的投,不该花的一分不花”。芦锋总结道:“成本管控是系统工程,从生产设计到设备维护,从物资领用到办公点滴,离不开全员协同。一支笔一张纸,都要爱惜。”

从生产设计的源头“抠”效益,到机电管控的精准“挖”潜力,再到全员参与的精细“算”成本,西铭矿构建起“技术+管理+结构”三位一体的降本增效新机制。这不仅是应对当前市场挑战的务实之举,更蕴含着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启示:企业经营没有“小账”,只有不会算的账;没有“小钱”,只有不会省的钱。当每一名员工都成为“经营能手”,当每一个环节都注入“效益基因”,企业的竞争力自然水涨船高!

文 / 李东臻 通讯员 胡丹 李秩欣 李淑娟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