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卢晖临:数字时代,三四线城市如何激活活力?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直播大舞台受到各地文旅部门热捧,成为激活城市文旅消费的“数字新基建”。在河北唐山迁安的天元谷景区,每晚8点,泡泡龙大舞台的演出灯光亮起,线上线下瞬间沸腾。成千上万的游客在现场观看,数百万粉丝同时涌入直播间。在“直播大舞台”的带动下,该景区的60家商户实现营收增长,开启了“直播+”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这样热闹的场景,正在全国许多城市同步上演。快手打造的直播大舞台,以“线下沉浸+线上互动”模式,创新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为三四线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每个城市、每个乡村都可以基于自身的特色找到在数字生态中的独特定位,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烟火气的数字化生存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安放“烟火气”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直播大舞台为此提供了创新思路:
一方面,它实现了技术便利与人际互动的有机统一。美国学者雪莉·特克在《群体性孤独》中指出,数字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技术应用中保持人性温度。在天元谷景区,观众不仅沉浸在一片欢腾的现场氛围中,可以与近在咫尺的表演者互动,还可以直接上台表演展示才艺;线上网友则通过弹幕互动、虚拟礼物等方式深度参与。而直播大舞台的内容通过平台留存,持续产生长尾效应。
另一方面,它重构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交功能。城市学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强调,街道生活的活力是城市健康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街头表演、夜市活动在直播技术的赋能下,获得了更广泛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这种“物理空间+数字延伸”的模式,使城市烟火气得以在数字时代延续和升华。
更重要的是,直播大舞台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资本积累方式。社会学家帕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社区发展的重要资源。线上互动积累的社交关系,通过线下活动转化为真实的人际网络;而线下建立的联系,又反过来强化了线上社群的黏性。这种双向赋能机制,为城市社会资本的培育提供了新路径。
这种“数字化烟火气”的成功,关键在于把握了三个平衡点: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的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创新突破与文化传承的平衡。它为破解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困境提供了可行方案。
城市竞争的新维度:人气积聚与激活
在城市竞争力的传统评价体系中,经济规模、科技水平等“硬指标”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钻石模型”提醒我们,需求条件同样是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直播大舞台的实践启示我们,人气的积聚与激活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它重塑了城市吸引力构成。当“网红打卡地”成为年轻人旅行决策的重要因素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直播内容实际上成为了城市形象的动态名片。更值得注意的是,直播塑造的城市形象更具真实感和亲和力。
其次,它创新了人才留存机制。人才集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提供展示舞台和创收渠道,直播大舞台吸引了大量本地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回流效应”。这些年轻人不仅带来了新的创意,更改变了城市的人口结构。
第三,它优化了城市品牌传播路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的诠释。传统的城市宣传往往依赖官方渠道,而直播大舞台通过“民间叙事”的方式,以更真实、更生动的内容赢得受众信任。这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其效果远高于传统宣传方式。这种“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模式,正在重塑城市营销的格局。
从城市发展战略看,直播大舞台代表了一种“软实力”建设路径。它与传统的“硬实力”建设形成互补:科技园区吸引高端人才,直播生态留住本土青年;重大项目拉动GDP增长,内容创作提升城市魅力。这种“刚柔并济”的发展模式,或将成为新时期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
直播大舞台为三四线城市提供了重新定义自身价值的机会。网络社会的崛起使得地方性知识获得了新的表达和传播渠道。通过挖掘和弘扬地方文化,这些城市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三四线城市正利用这一机遇,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全球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社会性的重新激活、消费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直播大舞台不仅提升了城市生活的质量,还增强了城市的经济活力。未来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将越来越取决于其激发人性化体验的能力。那些能够巧妙平衡技术便利与人际温度、现代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城市,必将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直播大舞台的成功,正是这种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数字经济时代城市活力再造的新图景。(作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卢晖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