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画笔绘振兴画卷,多方联动助实践深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顾环宇)七月流火,暑气蒸腾。在乌龙泉街道的乡间地头、村落巷陌,一股青春热潮正与夏日气温同频共振——成龙影视传媒学院“三下乡”实践队的队员们以画笔为犁、以镜头为媒,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挥洒汗水,用创意与热忱描绘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7月9日,街道联合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江夏融媒体中心、校产学研中心组成探访团,深入实践一线,送去关怀与支持,共话青春实践与乡村发展的双向赋能。

青春创意扎根沃土,乡村焕发鲜活生机
自实践队入驻以来,乌龙泉的乡村风貌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曾经闲置的空白墙面,在队员们的巧手下“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绿水青山”等主题墙绘色彩明快、寓意深刻,既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成为承载乡土记忆、凝聚发展共识的“文化宣传栏”;田间地头间,队员们扛着设备穿梭忙碌,镜头聚焦劳作的村民、丰收的果园、整洁的民居,用短视频记录乡村日常的烟火气,让乌龙泉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主动融入乡村生活,不仅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更在与群众的深入交流中汲取养分。这种“接地气”的实践模式,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基层,也让乌龙泉的乡村发展获得了新鲜视角与创意动能。

多方联动精准护航,共筑实践育人平台
为切实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街道积极联动区校合作、融媒体、产学研等多方力量,形成“政府搭台、高校赋能、媒体助力”的协同机制。探访团一行为队员们送去解暑饮品、防晒用品等物资,详细了解实践进展,针对墙绘创作、短视频传播、项目落地等具体问题提供支持。

“乌龙泉街道始终欢迎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让实践队在这片土地上既能施展才华,也能收获成长。”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需要青春力量的注入,街道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区校合作机制,为更多高校师生搭建实践平台,让高校的智力资源、创意成果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学子成长、乡村受益”的双赢局面。

双向赋能共绘蓝图,青春实践照亮振兴路
实践队的创意实践与街道的贴心保障形成了温暖的双向奔赴。队员们表示,乌龙泉的淳朴民风与有力支持让他们备受鼓舞,将继续深耕细作,把墙绘创作延伸为“文化赋能”工程,让每一面墙都成为讲述乌龙泉故事的“活教材”;把短视频拍摄升级为“乡村推介”计划,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
街道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关注实践成果转化,推动墙绘艺术与乡村旅游、短视频宣传与农产品推广深度融合,让青春创意真正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效。从空白墙面的“华丽变身”到乡村故事的“生动传播”,从物资保障的“及时雨”到长效合作的“连心桥”,乌龙泉街道正与青年学子一道,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书写着双向赋能、共促发展的崭新篇章。
下一步,乌龙泉街道将继续搭建优质平台,吸引更多青年力量投身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在基层沃土上绚丽绽放,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多方合力下愈发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