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观天下丨白宫争吵再现,特朗普“伏击”南非总统
今天,“周观天下”又与您见面了。每周六与您相约,纵观天下大事!
特朗普会见南非总统为何起争执?细说南非土地问题

5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在华盛顿白宫会见到访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展示剪报。图据央视新闻
美国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现在简直变成了大型吵架现场。今年2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争吵的那一幕,5月21日再度上演。
5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到访的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时,突然展示一些视频和剪报,指责南非正出现“针对白人的种族屠杀”。对此,拉马福萨当场否认。
事后媒体披露,特朗普当时展示的所谓“证据”,实际上是路透社今年2月在刚果(金)拍摄的画面。在这场被美国媒体称为“伏击”的会见中,特朗普突如其来的举动,导致本想借此行改善两国关系的拉马福萨大吃一惊。拉马福萨说,在南非,所有种族都受到暴力事件影响。
今年以来,南非与美国一直关系紧张。2月,特朗普炮轰南非颁布的新版《征用法案》,指责南非政府“没收土地”构成对南非白人的“种族歧视”,并宣布切断对南非的援助。受特朗普器重、生于南非的马斯克,也多次抨击南非土地改革政策。
种族隔离制度盛行时期,南非于1975年颁布《土地征用法案》,白人的土地所有权受到保护,很快发展起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及其他产业,获取巨额经济利益。黑人聚居地则经济落后,两者形成鲜明反差。
1994年,南非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非国大政府颁布《土地归还法案》,试图通过土地归还和重新分配纠正历史不公,提出到2000年“将白人占有耕地的30%转移给黑人农民”。这一任务至今未能完成。
2018年拉马福萨上任后提出修改宪法第25条以推动土地改革。然而,相关修正案历时3年准备也未能获得国民议会通过。
2020年,非国大政府起草新《征用法案》,寻求在现行宪法框架下以普通立法形式推进土改。新法案一路绿灯,由拉马福萨于今年1月签署生效。《征用法案》允许政府在特定情况下以“零补偿”征收土地,这一规定触发利益群体强烈不满。面对争议,拉马福萨表示,《征用法案》旨在确保南非公民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获得土地,并非没收土地的工具。
南非律师兼土地问题专家坦贝卡·恩古库亚托比认为,《征用法案》是简化政府获取公共利益所需土地的必要立法,“零补偿”情况仅会在极特殊情况下发生,例如征收无人使用或对公众安全构成风险的土地。
南非安全研究所犯罪与司法项目负责人加雷思·纽汉认为,白人农场主成为暴力事件的目标,主要原因是贫富差距,而非种族仇恨。然而,南非白人遭“种族歧视”乃至“屠杀”的叙事在西方媒体持续传播。
南非政治分析人士翁加玛·姆廷卡认为,特朗普的言论是其“胁迫外交”的一部分,是在借机操纵公众情绪,向南非政府施压,迫使其向美方“靠拢”。
禁招国际学生,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狠手

4月1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拍摄的哈佛大学校园。图据新华社/法新
美国政府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哈佛大学回应说,特朗普政府“这一报复性行动可能对哈佛社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宣布了这一决定,称此举是对全国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警告。诺姆指责哈佛大学“营造了一种不安全的校园环境,对犹太学生充满敌意,宣扬对哈马斯的同情,并推行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政策”。诺姆说,“招收国际学生是一项特权,而非权利”,由于哈佛大学屡次违反联邦法律,这项特权已被撤销。
国土安全部声明说,哈佛大学除了不能再招收国际学生入学外,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据媒体报道,该校2025届毕业生将于下周毕业,获得学位的学生可以正常毕业,未获得学位的学生需转学,否则将失去在美国合法居留的许可。已录取但未入学的国际生无法在秋季入学,除非政府改变决定或法院介入。
在本轮巴以冲突背景下,美国多地高校去年爆发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自今年1月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府要求国内多所顶尖高校调整政策,根除所谓的“反犹主义”,废除向少数族裔倾斜的招生政策等举措。随后美国政府冻结了对哈佛大学的联邦拨款22亿美元,还考虑继续冻结其他拨款、威胁撤销哈佛大学的免税待遇。
欧洲三场大选凸显民粹主义崛起

5月18日,在罗马尼亚弗格拉什,独立候选人、布加勒斯特市长尼库绍尔·达恩在投票站投票。图据新华社/路透
5月19日,罗马尼亚大选发布结果,亲欧盟的中间派独立候选人、布加勒斯特市长达恩,击败被认为是极右翼的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主席西米翁,在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当选罗马尼亚总统。这让欧洲诸国松了一口气。
但此次选举以及近期在波兰和葡萄牙举行的选举,都凸显了民粹主义运动正在欧洲各地积聚力量,并越来越接近夺取权力或重新掌权。
欧盟领导人对达恩大加赞赏,这位数学家出身的布加勒斯特市长原本在第一轮选举中以较大劣势位居第二,但他最终击败自称是“特朗普的候选人”的西米翁,赢得罗马尼亚大选。
但西米翁仍然赢得了46%的选票,说明“疑欧派”路线在罗马尼亚仍然很有土壤。
在波兰,亲欧盟的华沙市长恰斯科夫斯基在5月18日的首轮总统选举中险胜右翼保守派候选人纳夫罗茨基。他们将在6月1日展开一场激烈决选。
5月18日,葡萄牙举行议会选举。由葡萄牙现任总理蒙特内格罗领导的民主联盟获得最多席位,但未获议会绝对多数所需的116席,无法单独组建政府。
中右翼的民主联盟得票率为32.1%,将获得86个席位;中左翼的社会党得票率为23.38%,将获得58个席位;极右翼政党“够了”党得票率为22.56%,将获得58个席位。
极右翼政党在葡萄牙大选中异军突起,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得票率几乎逼平传统左翼政党社会党,变成议会的并列第二大党。这也打破了左右翼两大传统主流政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够了”党成为本次选举的最大赢家,意味着葡萄牙极右翼势力已跻身主流政治舞台。
英欧再“抱团”,友好“靠美国”

5月19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中)在伦敦与欧盟领导人举行会议前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左)交谈。图据新华社
英国与欧盟5月19日举行英国“脱欧”后的首次英欧峰会,达成多项协议。英欧领导人均表示,此次峰会是“历史性时刻”,成为双方关系“重置”的标志。
英国与欧盟当年分手时那么决绝,如今双方却“抱团取暖”,时势的变化令人感慨。
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英欧关系一度冷淡,但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是促成英欧再次“牵手”的一个因素。英欧此次“破冰”,表面是双边利益驱动,深层则折射出美国政策转向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冲击。
在安全领域,美国政府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单边行动令欧洲国家感到“被抛弃”。特朗普政府还施压欧洲承担更多防务成本,加剧了欧洲国家的安全焦虑,迫使欧洲国家加速防务自主化。双方此次探讨加强防务领域合作,被视为对全球安全合作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的直接回应。
在经贸领域,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盟友挥舞关税大棒,出台《通胀削减法案》打压欧洲,迫使英欧搁置分歧。英国首相斯塔默直言,美国的政策“迫使全球重新思考贸易与安全纽带”。在此背景下,英欧选择以市场互惠对冲外部风险。
在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以及跨大西洋伙伴渐行渐远的背景下,英国和欧盟试图通过“重置关系”来维护各自利益。双方在此次峰会上达成了一系列协议,释放出进一步密切关系的积极信号,但英欧关系的“重建”之路依然坎坷,但英欧关系距离真正修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前英国政坛仍处于“脱欧创伤”的恢复期,要真正实现制度对接与信任重建,“可能还需要又一轮党派的更替”。
应对国内米价上涨,日本游客爱在韩国买大米

5月21日,顾客在日本东京的一家超市选购大米。图据新华社
随着日本大米价格不断上涨,越来越多日本人赴韩国观光后选择带走的纪念品是:大米。
韩国媒体5月22日报道,许多日本游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在韩国旅游时“顺便买米”的经历。一名日本游客发帖说:“在韩国的任务包括买米。”
一名日本女游客拍摄视频攻略,标题为《比你想象的简单——如何携带大米!》,详细介绍她从韩国带2公斤大米回日本的经历。视频5月早些时候发布于社交媒体,截至5月20日获得近12万次点击。
近年来,韩国人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人均大米消费量逐渐减少,部分被小麦或大麦制品、豆类、玉米等取代。然而,韩国一些超市的大米销量近期出现增长,业内人士分析这很大程度上缘于日本游客争相采购。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4月28日至5月4日,日本超市5公斤大米平均零售价为4214日元(约合212元人民币)。据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数据,5公斤大米近期在韩国的平均零售价为29782韩元(约合156元人民币)。
日本大米价格自去年秋季前后开始持续攀升。日本农林水产省今年3月开始投放政府储备米以应对涨价,被批“动作迟缓”,且未能有效遏制米价上涨。日本米价连续十多周上涨,不少消费者抱怨“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