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海河工匠”蔡小虎:22年精研电力装备 让“老手艺”生新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5:41:00    

  蔡小虎在检查变压器装配外观尺寸

  在京津产业新城的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40岁的制造部副部长蔡小虎正紧盯着数字化系统的屏幕,上面跳动的数据如同一串密码,被他精准解读。身旁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发出的轻微嗡鸣声,仿佛是他22年职业生涯的激昂伴奏。从青涩的一线技工到智能制造领域的中流砥柱,蔡小虎用“钉钉子精神”,在电力装备制造的土地上深耕细作,以创新为笔、坚守为墨,书写着新时代工匠的担当篇章。如今,这位“海河工匠”,正带领团队在绿色智能转型的赛道上,风驰电掣,一路领航。

  一线深耕练 特高压装备树标杆

  2003年,大学毕业的蔡小虎通过校招入职,成为一名叠片工人。初入职场,这份工作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手指头没劲,捏不住薄薄的铁片。“和一张报纸厚度差不多的铁片看起来不重,但五六张叠放在一起就是十几公斤,拼装的时候只能靠两根手指拿起来,还必须要捏紧。”蔡小虎说,一个礼拜干下来,他吃饭时筷子都拿不住。

  但困难并没有吓倒蔡小虎,他开启了求教、钻研、练习的成长之路。十余年的磨砺,让他的叠制技艺日臻成熟。2019年,蔡小虎参与国家“西电东送”重大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核心设备——直流换流变的铁心生产,“蔡师傅”的铁心叠制在其中功不可没。该工程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西电东送”提供了一条空中通道,每年向中东部省市输送电力660亿千瓦时绿色电能,为全国能源布局的优化立下汗马功劳。回忆起这段经历,蔡小虎的眼神中满是敬畏:“每一台变压器都承载着能源安全的重任,不容许一丝一毫的瑕疵。”

  多年来,蔡小虎始终聚焦变压器生产的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突破。在他的主导下,配电变压器高压绕制实现了从人工到自动绕制与检测的飞跃;线圈关键尺寸也能通过先进设备自动测量判定。这些技术上的革新,犹如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确保了产品质量的零失误,更让国产高端变压器得以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成为彰显“中国制造”实力的亮丽名片。

  数智化破局 高效生产建优体系

  “传统制造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这是蔡小虎在生产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深刻感悟。2019年,公司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建设数字化工厂。蔡小虎主动拥抱时代机遇,担任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制造部的负责人,着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和产能提升。

  在他的精心统筹下,公司成功搭建起十大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了从订单接收、生产安排、产品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以及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仓储到成品发货的全流程物流自动化。如今的数字化配变车间和箱变车间里,AGV智能运输车在车间内穿梭,智能传送带上产品自动识别、称重和分拣,原料库的格子上下移动。

  蔡小虎指着正在“上下翻飞”地缠绕着低压线圈的设备说:“线圈是变压器‘心脏’,决定着整台变压器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原来线圈我们都是手工缠绕,做好后拿去检验,如果不合格只能拆了重新绕。但现在,我们通过超高精度检测设备,不仅线圈精度能达到0.1毫米,还能实时检测绕制情况,工作效率、成品率都大幅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数据中清晰可见:车间产能较建厂初期提升超一倍,并且实现了所有项目材料齐套率线上检测,成为转型成效的生动注脚。他带领团队通过精益求精地研究和自动化改进,实现配电变压器高压绕制自动绕制和自动检测。曾经依靠人工一笔一画记录的生产数据,如今能在系统中实时更新;以往凭借经验判断的调度决策,现在借助数据模型实现精准优化。生产全过程数据实时在线,生产要素动态管控调节成为日常操作,企业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挖掘产能潜力,蔡小虎牵头实施了一系列“一体联动”技改项目。绕线和器身节拍效率提升项目,让生产节奏更加流畅,减少了卡顿与延误;箱变流水线项目实现了批量化高效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出速度;铜排加工中心项目降低了人工操作误差,提升了产品精度;二次自动下线项目减少了冗余的工序,精简了生产流程;物流仓储效率提升项目打通了供应链的堵点,保障了物资的高效流转。这些举措共同发力,推动公司生产履约周期从42天缩短至31天,让数字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车间也获评“天津市智能工厂”,目前产能规模位居国内前列,是生产装备和自动化水平一流的高效节能中低压产品生产基地。

  精益化管理 创新动能强企发展

  在蔡小虎眼中,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充分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他积极推动精益生产与“五小”创新活动,通过“精益小黄条”活动,广泛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开展三年来,活动共收集“五小”创新建议420余项,这些来自一线的智慧结晶,累计节约成本超一百万元。他主导的重大改进项目落地后,助力车间产能爬坡,实现产线达产,让“全员创新”真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精益小黄条”得到天津市总工会高度认可,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核心带头人,蔡小虎始终将技能人才培养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他常说:“工匠精神不仅要传承,更要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创新发展。”为了提升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精心编制技能等级培训课件,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实操技巧、安全规范等多个方面。他亲自授课50余次,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二十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与数字化转型心得传授给同事。近3年来,他培养技能人才110余人,为公司和行业培养了一批技能人才,共同托举电气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明天。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众多技能人才茁壮成长,成为公司各条生产线上的中流砥柱。

  从最初的叠片工人到如今的“海河工匠”,22年行业深耕让蔡小虎对工匠身份的演变有着深刻体会。在他看来,新时代的智造工人与传统工人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坚守——那份脚踏实地的执着、埋头苦干的韧劲从未改变;更有顺应时代的突破——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如今的工匠不仅要手上有活儿,更要脑中有事,用创造性思维破解生产难题。这份认知,也成了他坚持培养适应“智造”时代技能人才的初心所在。

  荣誉铸初心 智造领航续谱新篇

  二十二载的不懈奋斗,让蔡小虎收获了众多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卓越制造人才”“天津市技术能手”“特变电工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对他卓越技术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敬业奉献精神的充分肯定。然而,在蔡小虎心中,荣誉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激励他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2019年来到天津后,蔡小虎便把这里当作了第二故乡,2021年他在天津正式安家,家人也随他来到这座城市,孩子如今正在读初中,生活安稳而充实。工作中他是雷厉风行的技术领航者,生活里却藏着细腻的温情,是团队成员心中的“暖心大哥”。他的一名徒弟回忆道:“蔡部长对工作要求特别严,凡事都亲力亲为,但私下里对我们的生活格外上心,吃住冷暖总会记挂着。之前我父亲生病住院,他特意打电话给老人家,轻声细语地安慰宽心,那一刻真的觉得特别温暖。”

  “能够投身电力装备事业,是我一生的荣幸。”从十八九岁到年近不惑,岁月未改蔡小虎的创新决心。展望未来,他坚定表示:“将带领团队深耕数智化转型,为电力装备事业倾尽全力。”在智能制造浪潮中,这份二十二载的坚守与创新,正是“海河工匠”精神的鲜活诠释。(文/摄 记者 穆德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