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聚焦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创新“教育+”模式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注入强劲动能 教育交流花绽放 项目合作果盈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10:46:00    

2025年7月26日《贵州日报》第6版(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十八年栉风沐雨,十八年砥砺奋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教育交流为纽带,共话合作、共商发展、共谋未来,谱写了人文相交、民心相通、互鉴互助的多彩华章。

2024年,贵州立足交流周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创新推出“教育+”项目这一模式,以教育为主体,向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辐射延伸,带动和推动中国、贵州与东盟各领域交流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年来,“教育+”项目模式创新亮点频现、成果丰硕、特色鲜明。为更好服务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其他领域依托交流周平台汇聚资源、加快发展,贵州今年将按下教育与“文旅体”“科创产”“商经贸”三个领域融合发展快进键。

作为中国—东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间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交流周平台作用越来越大,合作成果越来越多,各项“子品牌”声誉也越来越响。

教育+国际交流 双向奔赴步履铿锵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年来,贵州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快马加鞭,不仅让孔子学院的钟声在异国响起,让贵州师生的身影在国际舞台上闪耀,更在世界教育舞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

2024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与南太平洋大学基里巴斯分校共同建设的基里巴斯孔子学院正式授牌。该学院不仅是贵州师范大学首家海外孔子学院,也是贵州在大洋洲的首家孔子学院。双方将以服务于当地的本土需求为主线,力争将其建成中文教学、文化交流、科学研究、产业合作全方位协同发展,培养复合型中文专业人才为特色的示范性孔子学院。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进工作者”牟杰(左二)指导留学生体验炒茶。

5月30日,贵州大学与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合作共建的萨拉曼卡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这是贵州大学在美洲、非洲、欧洲设立的第3所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点,也是贵州在欧洲国家设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5月中旬,为推动中泰跨境电商教育合作迈向新高度,提升贵州高校国际竞争力,由贵州省教育厅带队,贵州大学、贵州商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负责人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赴泰国博仁大学开展访问交流,重点考察贵州职业院校与泰方共建的“贵匠工坊”项目。同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由诗琳通公主创办的泰国吉拉达技术学院正式举行校际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及“贵匠工坊”揭牌仪式,标志着贵州职业教育“走出去”取得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走出去”征途如歌,“请进来”绚烂多彩。

贵州通过持续推进“来黔留学”品牌建设,拓展来黔外国留学生国别,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截至目前,吸引来自东盟等85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学生到贵州交流学习人数累计31960余人次,其中东盟国家19800人次,占比62%。

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紧扣构建开放互鉴的国际教育合作体系、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目标要求,按照教育部重点聚焦职教出海、数字教育和教师能力提升三个方向与东盟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打造职教出海新平台:全面树立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理念,建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人工智能、师生交流的教育合作新机制,建立“贵匠工坊职业教育联盟”,发布贵州职教出海旗舰品牌——“贵匠工坊”。

开展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依托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移动等建立战略互信机制,以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为平台,汇聚国内相关高校及领域内优秀数字课程资源和智能数字工具,共建面向海外数字资源中心和慕课平台,目前已经汇聚国内外课程资源467门,上线虚拟实验项目超10项。

合作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在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将举办教师国际交流合作研讨会和STEM教师培训班,50名来自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科学教师将来黔参加为期一周的能力提升培训,积极分享交流在教育教学和教师能力提升方面的经验。

教育+文旅体 多维立体迸发活力

贵州人文厚重,文旅体资源丰富,来自东盟国家的青年学子们,在多彩贵州学有所得、玩有所乐、游有所获。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青年春日音乐会。

“贵州的桥太震撼了,太壮观了,是世界级的伟大工程!”2024年7月,来自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及印尼玛琅州立大学等高校的85名师生来黔参加“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他们在贵州师范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省内高职院校学习了都匀毛尖茶制作、扎染、剪纸、民族画等文化课程;走进坝陵河桥梁科技馆感受了世界级桥梁工程——坝陵河大桥的壮观。

自2021年以来,贵州已先后邀请84个国家的2000多位国际青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认识贵州的高桥和多彩的文化。在研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形成了“桥遇科技”“桥遇自然”“桥遇人文”“桥见未来”等系列课程。

踢一场“村超”,喝一碗“高山流水”。“村超,我们来了!”2024年4月,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组织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泰国等38个国家的120名留学生组成的足球队、拉拉队参加贵州“村超”超级星期六足球之夜比赛,沉浸式体验贵州“村超”的魅力。“我们准备了泰式奶茶,给‘村超’现场的观众喝,欢迎大家去泰国旅游。”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嫦秀雯说。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交流周为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品牌,还从三个方向作了精心布局。

首先,以“多彩合鸣”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季特色展演。举办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青年主题音乐会,联合国内多所高校来华留学生,以音乐为载体促进来华留学生情感融入和文化认同。举办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专场(贵安)演出,深入挖掘和展示贵州与东盟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独特魅力与共性,为贵安新区丰富城市文化载体和低效文旅项目引流探索新路径;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通过青少年朋友的艺术互动,充分展示双方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成果,为青少年朋友搭建交流对话、艺术互赏、研学体验的交流平台。7月25日晚8点,还举办了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专场演出。

其次,以“数智‘黔’行”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年轻态”IP赛事及数字应用。举办首届Z世代(中国、东盟及日韩青年)多彩电竞大赛暨贵州高校电竞联赛系列活动,以电子竞技赋能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深度推动贵州省高校探索实践电子竞技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电子竞技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拓宽提供更多新兴领域高质量就业渠道,为贵州“职教出海”及产教融合开辟新的方向。举办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示范应用交流会,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国际教育”合作,搭建更加优质教育资源的线上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数字技能证书互认。

再次,以“知行贵州”为主题的国际青少年交流计划项目和传统文体赛事项目。举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和国际青年来黔研学营,加强贵州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年双向互动,服务“留学中国,学在贵州”品牌建设;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东盟青少年跳绳邀请赛,扩大国际青少年文旅体融合交流机会,增进双方青少年友谊和情感。

教育+科创产 纵深拓展提增质量

“教育+科创产”既是带动推动中国、贵州与东盟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也是提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内涵发展的长远之策。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举办融媒·2024东盟—路边音乐节、融媒·草地音乐节。

“这些装备在东南亚将大有可为!”2024年8月21日,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等联合举办的中国—老挝农业科技培训暨中国农业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国际合作成果展暨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展示现场,来自东盟各国的政要、嘉宾、学员对植保无人机、丘陵遥控植保机、林下食用菌运输车等先进装备兴致勃勃。

当天,在中国贵州—老挝农业资源对接会上,老挝磨丁经济特区与贵州省农发集团、贵州农机服务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老挝贵州商会与贵州初好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曹海军表示,面向老挝等东盟国家师生培训中国农业先进技术、展示中国农业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成果经验,面向交流周参会嘉宾宣传和海外推荐贵州特色农业技术和合作项目,将为今后中国与东盟在产业发展上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7月17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数据中心暨智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内外专家、行业相关企业代表及省内外职业院校代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以“数维工匠”人才发展为主题,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建言献策。

2024年交流周期间,贵州理工学院承办的理工科强化行动合作洽谈活动上,50余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知名企业到黔重点围绕贵州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富矿精开”“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与贵州高校在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理工科人才联合培养、理工科师资交流、理工科服务发展能力等方面开展合作对接。

“研发的预应力钢绞线在印尼等国基建项目中广泛应用;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及算力中心,贵州为‘数字丝路’建设提供算力支撑;中国—东盟交通职教联盟制定10个专业标准及64门课程,输出留学生培养‘中国方案’……”近年来,贵州大学在持续加大贵州与东盟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一项项内容不仅技术含量高,发展的步伐也非常实。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医药发展方面,通过深化“校—校”“校—地”合作,及时向东盟各国推介贵州优质中医药产品,既提升了贵州道地药材和民族医药龙头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带动地方民族医药企业走向了国际“舞台”。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的“触角”逐渐向东盟各国延伸。

截至目前,依托交流周平台,中国(贵州)已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44个海外(产业)学院、63个实训基地及96项合作成果。随着合作步伐的加快,产业的纵深拓展,一个个新项目,一朵朵产业之花,正陆续在东盟各国绚丽绽放。

教育+商经贸 多元合作前景无限

贵州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连、商缘相通,在推动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商贸往来十分频繁。

“毕节-防城港-锦普(越南)”贵州脱硫石膏铁海联运专列首发。

“一把做工精美的正安吉他,需要经过板材挑选、切割成型、拉装弦线、调音检测等200多道工序,才能正式诞生。这不仅是一把乐器,也是一件有着传奇色彩的工匠艺术品。”2024年8月,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跨境电商直播展厅,来自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23级跨境电商2班的主播廖鑫正在用流利的英语直播带货正安吉他,直播公屏上各种点赞不断,询价、下单等信息如潮翻涌。

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电商谷贵州国际合作中心的唯一落成单位,依托电商谷平台,先后与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职业院校及机构,共同开展课程开发、专业标准共建等项目合作。同时,该学院还与贵州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贵阳综保区开展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共建跨境电商创业项目班,在校内开展生产性实训。目前,学生已创办20多个跨境电商微型企业,并在Shopee平台开设了数十个店铺。

遵义师范学院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X+1”育人模式外,为充分发挥东南亚多国留学生的语言优势和其他相关专业优秀学生的资源优势,先后与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建成了全省高校首个“‘一带一路’黔货出海贵州遵义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开通了越南、泰国、老挝、菲律宾、柬埔寨国际专线和国内直播间。既培养了诸多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又推动了“遵义红”“贵三红”“正安吉他”“都匀毛尖”等贵州特色产品出山出海。

跨境电商风生水起,立足资源禀赋与东盟各国在资源合作、共兴矿业、黔货出海等方面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宽,合作的双手越“握”越“实”。

2024年4月,“毕节—防城港—锦普(越南)”贵州脱硫石膏铁海联运专列首发;同月,贵州磷化集团与老挝SK携手共建钾肥基地;同年7月,贵州上市公司中伟股份在印度尼西亚建立镍资源冶炼四大原料生产基地……

据贵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贵州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的进出口总额约92.7亿元;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310份,同比增长40.3%。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陈云坤表示,未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不断拓展“教育+”项目领域、丰富项目内涵,提升项目质量,打造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的中国—东盟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品牌,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供图 贵州省教育厅

特约通讯员 付薇

贵州教育报记者 周朝义 徐颖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贺韬 任伟

三审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