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新节目《背后》今日上线 张泉灵自爆和AI吵起来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4:14:00    

5月18日中午12:30,湖南卫视、芒果TV打造的深度访谈节目《背后》上线,在此之前,新黄河记者参加了《背后》超前看片,通过两期节目嘉宾李晟和倪虹洁的背后故事,走进她们更细腻的内心世界,透过镜头聚焦社会深度议题,在“有温度的访谈”中解码时代情绪。张泉灵、节目制作人赵文海与记者一起沉浸式提前观影,并接受记者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这档访谈节目与以前同类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AI的应用,张泉灵作为“对谈人”将与AI共事。谈到记者有朝一日会不会被AI取代的问题,作为资深媒体人的张泉灵对新黄河记者表达看法:“我觉得至少这一代不会取代一个真正的记者和一个真的长心的人。”

制片人分享节目创作核心

《背后》以“在路过的人生里,照见背后的自己”为核心立意,通过一场有深度有温度的访谈,唤醒人们在成长中的情感力量。节目中除了有优秀的“对谈人”张泉灵以外,还有主持人郑方一运用其00后的观点为解读嘉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节目以“上车”+“下车”的模式创新内容表达方式,联动《乘风2025》《披荆斩棘》《歌手2025》《声生不息》《再见爱人》等爆款IP,邀请其核心嘉宾参与访谈。记者看片内容的嘉宾是正在《乘风2025》中展现女性美的倪虹洁和李晟,节目对谈人张泉灵走出以往访谈节目的演播厅,或来到她们的家中,或约着阳光温暖的下午茶,两两对谈,关于人生角色,关于生活态度,关于情感困扰,关于职场认知,嘉宾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节目制片人赵文海坦言:“感觉不是在做访谈节目,而是在做一个社会实验。”《背后》以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探索藏匿于社会议题背后的答案,深入唤醒人们对自我成长、精神力量的关注。

当提到节目录制过程中最难忘的瞬间时,制作人赵文海表示“因为常年做节目情感的泪点会比较高,但是我看这个节目张泉灵老师跟倪虹洁老师在对话的时候,张泉灵老师突然说‘我不忍心剖析你,我在跟我的职业做斗争’。那一刻非常具有人文光环感,很温暖。”在面对记者提问“节目创作的难点”时,制作人赵文海将节目核心比作“照镜子”,他表示:“我觉得《背后》的核心的不是‘访谈’两个字,而是思维上的创新。在这段聊天中我怎么能够给我的受众提供情绪价值,能够在我看到别人的影子上看到我自己,我觉得这个是最核心。”

访谈其实是在寻找社会情绪

近日,新综艺《背后》在芒果招商会上亮相就备受关注,从节目立意、内容创新到嘉宾人选,都成为网友的热议焦点。

“我们其实在找寻社会共鸣的地方,也在寻找某种社会情绪。”在嘉宾的选择机制上,张泉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背后》在选择嘉宾时,侧重于能够代表时代共同特征、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人。”她还透露前期花了80%的努力都是用在了找嘉宾身上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点”,能够让观众在他们的身上“照镜子”。

张泉灵进一步用嘉宾举例,“像李晟和我的共鸣就叫作‘女孩是可以有野心的’,十年前“野心”用在女孩身上还基本是贬义词,但到了今天,当每一个人都清楚要什么的时候,女孩可以有野心,并且因为有野心而受欢迎,前提是要用正确的姿态去拿到你想要的东西,不要把野心变成宫斗剧。而像倪虹洁是‘破碎’的,但她并没有诉苦,而是在我找寻她治愈别人的方法时,也在用爱别人的方式疗愈自己。”

作为对谈人,张泉灵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每一位嘉宾的内心,为《背后》注入“深度探讨”与“情感关怀”。当被提问到有没有遇到和嘉宾没法共情和共鸣的时刻,张泉灵表示:“我觉得一个合格的谈话者,即便不能做到共情,一定要做到倾听,一定要做到守着你的好奇心。”而当采访对象是一个“淡人”,采访者必须挖到真的东西,想要有一点节目效果时,张泉灵说:“人是这样的,在表面把自己包裹成相对比较冷静的人,一旦你有一个点可以扎到,你懂我,话题就打开了。我们不能全面地共情和懂一个人,但是我们总在某一个点能碰撞共鸣。”

还有什么AI不能取代的事?

看片会现场,张泉灵自爆和AI“吵”起来了,她认为AI看起来高情商,却不懂人类有一种情感叫“不忍心”。张泉灵表示:“它会高情商对话,包含接纳对方的情绪,先对对方肯定,但其实它是把话术变成了高情商,但是它不理解不忍心,中间一个问题都不带间隔地直奔亲子关系而去,而人与人的关系里存在着不忍心而造成的情感流动。”

在被问及AI是否会替代访谈者时,张泉灵直言:“在了解倪虹洁的背景后,我不会像AI那样提问,我不太忍心出手,这是我作为人拥有的情感导向”;随后有记者传达“AI这么厉害,我们还能不能干到退休”的职业焦虑时,张泉灵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她表示:“AI会情感算法,但不是真的有情感,它与被采访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情感连接,这是作为记者的不可替代性”。张泉灵从受访者的角度出发,指出AI在采访时的局限性,同时她也建议记者可以善用AI,以此解决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领域任何靠近人的职业,人的情感的流动,我觉得就是人的价值。”她认为AI在收集资料方面是强项,但如果需要证据链的核实,AI会比人强,甚至还会出现实时幻觉。“我觉得至少这一代不会取代一个真正的记者和一个真的长心的人。”

记者:任晓斐 摄像:任晓斐 剪辑:张成霖 编辑:孙菲菲 校对:汤琪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