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用AI生成图片、视频,享有著作权吗?AI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权益,该如何保护?利用AI造谣,会承担何种责任?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法律上的新问题和利用AI实施的违法犯罪。说案例、讲法律,让我们和“说法”一起,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
3月27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发布刑事判决书,公开了一起因怀疑同事“说坏话”而策划绑架的刑事案件。据上述判决书,被告人汪某因怀疑前同事邵某在老板面前说坏话致其被辞退,计划绑架邵某后向其妹妹索要赎金。2月27日,青浦区人民法院做出裁决:汪某犯绑架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万元。对前同事怀恨在心
近日,西安莲湖法院在审理一起人格权侵害案件时,针对被告李某发布微博侵害原告祁某名誉权的情况,及时发出了人格权侵害禁令,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这是民法典实施以来,莲湖法院适用其第九百七十七条,发出的首份人格权侵害禁令,是在人格权司法保护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2022年,李某发布多篇微博及回复评论,使用未经